健康資訊
什麼是腦中風?
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造成突發性局部腦功能缺損的疾病,大致上可分成腦出血及腦缺血兩大類。腦出血、蜘蛛膜下腔出血與腦梗塞等,這些疾病統稱為腦中風。
腦中風症狀 — ①腦出血
腦出血是腦血管破裂後出血,血液滲入腦部組織,導致神經細胞壞死的疾病,也稱作腦溢血。分析其危險因子發現,與高血壓、高血脂有密切關係。
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症的患者,長期會給腦血管帶來損傷。高血脂容易在血管內壁形成小型的動脈瘤,再加上高血壓帶給血管平滑肌的壓力與負荷,當壓力超過了血管承受的能力,就會導致血管破裂嚴重出血。這便稱作為腦內出血現象。
瀏覽更多
腦中風症狀 — ②蜘蛛膜下腔出血
蜘蛛膜下腔出血這種疾病,大多好發於事業有成的中年人身上。因為無明顯的警訊即發生的病症,使人無法預防、措手不及,所以死亡率很高。
蜘蛛膜下腔出血是指,介於軟腦膜和蜘蛛膜間的動脈瘤破裂,造成出血壓迫到整個腦部的情形,因而伴隨著劇烈疼痛。是一種極可怕的疾病,最典型的症狀是就像「鐵鎚敲擊頭」般劇烈的頭痛,接著有頸部僵硬、嘔吐、甚至一再痙攣的現象,這些都是因為腦部表面出血的緣故。
瀏覽更多
腦中風症狀— ③腦梗塞・腦栓塞症
腦中風中最常見的就是腦血栓症
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堵塞,氧氣及養分無法送至腦細胞中,導致組織壞死或軟化的疾病。腦梗塞是一種常見病,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。腦栓塞也與腦血栓症的狀況相同,都是腦部血管被血栓阻塞所造成,只有發病原因不同。
腦梗塞是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,阻塞血管所導致的腦血栓症。腦栓塞症則是在身體其他部位(大多是在心臟及下肢)所產生的血栓脫落,隨著血液運行到了腦部,阻塞於腦的某處血管當中,導致腦組織缺血、缺氧。雖然都是腦血管疾病,但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不同,治療也各異。
動脈硬化的形成
血管隨著年齡老化,不知不覺引發動脈硬化
動脈管壁會隨著年齡增長,漸漸失去柔軟度及彈性。若放任不管,40歲以後動脈開始有硬化的趨勢,50歲以後受到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等脂肪堆積,會使血管內壁粗糙不平變狹窄,時間久了會在血管璧內層形成鈣化,使血管變得像水管一樣硬,隨時都有可能爆裂。
若動脈管壁變厚、變硬以及脂肪沈積會造成血管內壁粗糙不平,血液流通不順就容易形成血塊來阻塞動脈,嚴重時甚至出現血管完全閉合的案例。
當體內開始凝集血栓後會堵塞血管,使得血液循環更不順暢,結果為了使足夠的血液能運送到身體各部位,當然心臟就會更出力,以便將血液送出,如此一來血壓會比平時更高,這就是高血壓。
結果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動脈硬化。而且必須注意的是,動脈硬化早期完全沒有自覺症狀,即使血管管壁因為動脈硬化產生斑塊而狹窄一半時,仍然毫無感覺。可是直到血管狹窄至影響血流時,悲劇已經發生。因此要避免動脈硬化,必須從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做起,因為動脈硬化本身無法治療,但是可以預防。
哪些人容易罹患腦梗塞呢?「高血壓」和「心房顫動」是兩大主因
那些人容易罹患腦梗塞呢?引發腦梗塞最大的原因就是「高血壓」。所謂高血壓,就是血管一直處於抵抗壓力(血流沖擊力)的狀態,傷害到血管內壁,而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動脈持續硬化,容易引起腦梗塞。
另外一項危險因子就是「心房顫動」。是指心肌喪失了正常有規律的舒縮活動,取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協調的微弱蠕動,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縮,持續這種情況會使血液在心房內滯留而產生血塊。當血塊從心臟衝出跟著血液流入腦中,在動脈中阻塞引起梗塞,這也就是所謂的心因性腦梗塞。
雖然跟高血壓患者比起來,有心房顫動這樣病狀的人比例較少,但是如果同時有高血壓和心房顫動這兩種雙重病狀的話,這些患者絕對是腦梗塞的超高危險群。
當中特別是心因性腦梗塞的患者,幾乎高達6成都是發病後直接臥床到人生最後一刻的嚴重疾病。簡易來說,高血壓和心房顫動是腦梗塞的最嚴重兩大病因。
腦梗塞的另一高危險群當中,不得不談到糖尿病了。所謂的糖尿病就是一種體內無法吸收糖分而殘留在血液中,造成高血糖症狀的一種疾病,而高血糖的血液容易形成血塊並引起動脈硬化。
另外就是高血脂症,也可說成脂質異常症,因為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值都過高,也容易堆積在血管引起動脈硬化的情況發生。
其他像是抽菸、飲酒過度、運動不足、肥胖、壓力、家族遺傳等等,也是發生腦梗塞的種種原因。如果擁有這些容易引發中風的原因越多項,罹患腦梗塞的風險也相對的越高。另外,腦梗塞、動脈硬化、心肌梗塞,這幾個疾病都是環環相扣,互相牽連的。
引起腦梗塞、心肌梗塞的原因—高血壓
不管是腦梗塞留下的後遺症,或者防止心肌梗塞二度發病必須做的長期抗戰,追根究底主要原因都是因為血管、動脈硬化。如果再加上高血壓這個危險因子,罹患腦梗塞、心肌梗塞的機率更是一口氣上升了好幾倍。高血壓通常被稱為「沉默的殺手」,因為患者通常對此病狀都沒有意識,更加深了它的危險性。瞬間一股湧進的大量血液,會造成已硬化血管中的內壁受到傷害,而受傷的內皮細胞不久後就會變成血栓,引起動脈硬化、腦梗塞、心肌梗塞等症狀發生。
瀏覽更多
健康小知識
-
改善高血壓的方法
首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血壓?我們常會聽到「收縮壓」跟「舒張壓」,心臟在緊縮狀態下將血液送出至血管中時,那股血液輸出的壓力稱為「收縮壓」,換句話來說,這個收縮期的血壓也就等於我們的最高血壓。而血液緩慢送回心臟時的這股壓力則稱為「舒張壓」,也就是說,這時擴張期的血壓等於我們的最低血壓。
正常來說血壓控制標準為收縮壓小於130mmHg/舒張壓小於85 mmHg,超過目標範圍比例的話,都有可能是高血壓的危險族群。
-
減少鹽分攝取以降低血壓
控制血壓並降低血壓最重要的就是鹽攝取量的控制,如果鹽量攝取過多的話,會造成體內水分不足,血液濃綢度相對增加,進而影響血壓升高。日本高血壓患者的人口眾多,就是因為鹽分的攝取量超過每日建議標準值。1天的鹽份攝取量建議不要超過10g(日本人每日攝取平均13.5g),另外多攝取鉀含量豐富的水果,也能調整我們體內的血壓值。
-
改善動脈硬化的狀況另一種方法就是降低膽固醇值,1天最多只吃1顆蛋、盡量不食用高脂肪的乳製品,脂肪的攝取來源最好是魚或植物性油脂中的不飽和脂肪酸,另外多吃含高纖維的食物。
-
啤酒1天最多500ml,清酒最多兩小瓶(360ml),紅酒最多1到2杯。
-
吸煙會造成血管收縮,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煙。
-
盡量做能夠燃燒脂肪的高有氧運動。
其他像是糖尿病也是影響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,必須時時認真控制自己體內的血糖值。腦梗塞或心肌梗塞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疾病,從我們生活中的小地方去做改變,就可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。
HLP具有抑制ACE活性的效果
HLP高活性紅蚯蚓粉末發現具有抑制促進血壓
升高的血管收縮素轉換的物質 (2015年日本藥
日新聞有關報導)